清稗類鈔
爵秩類
爵秩全函
京外大小文武百官之職掌、姓名、出身、籍貫、字號,有記載之專書,曰《爵秩全函》,一曰《搢紳全函》,又曰《搢紳錄》,略同於明之《同官錄》,日本之《職員錄》。蓋京師琉璃廠南紙鋪中人,就吏、兵二部之胥吏,詳查檔冊,彙而成編者也。有爵者亦記之。別有專載武職之單行本,曰《中樞備覽》,歲出四版,分春夏秋冬四季。其書以紅紙為面,黃紙為籤,綈錦為帙。官吏之入都也,輒買之,歸以遺戚友。
此書版權,初為吏部書吏某所專有,蓋在乾隆末造和珅當國時,某以數千金賄珅,始禁止他人發行。久之而為各南紙鋪所效尤,其最初者為榮祿齋,旋以榮祿二字嫌於僭,乃改祿為錄。
同姓封爵及世職
太祖肇基,以滿語定爵號,最尊者曰貝勒。太宗崇德改元,始定王公等爵,以封顯祖子孫。及定鼎燕京,列爵十等,至於六祖子孫有德善勳勞者,量其等而錫之爵,王貝勒僅屬追封。其及身受爵者,在國初則授昂邦章京、梅勒章京,繼改精奇尼哈番、阿思哈尼哈番。
公侯伯之下,別有五等世職,蓋八等也。乾隆丙辰,從舒文襄公赫德議,始改漢銜,視其品秩以定之。定一二三等精奇尼哈番 【 舊世職為昂邦章京。】 為一二三等子,一二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【 舊世職為梅勒章京。】 為一二三等男,一二三等阿達哈哈番 【 舊甲喇。】 為一二三等輕車都尉,拜他喇布勒哈番 【 舊為牛彔。】 為騎都尉,他沙勒哈番 【 舊為半箇前程。】 為雲騎尉。
宗室爵十四等
宗室爵凡十四等,一,和碩親王。二,世子。 【 即親王之長子。】 三,多羅郡王。四,長子。 【 即郡王之長子。】 五,多羅貝勒。六,固山貝子。七,鎮國公。八,輔國公。九,不入八分鎮國公,十,不入八分輔國公。十一,鎮國將軍,秩視一品。十二,輔國將軍,秩視二品。十三,奉國將軍,秩視三品。十四,奉恩將軍,秩視四品。其下為閒散宗室,亦視四品,得服四開衩袍,束黃色腰帶,俗稱黃帶子。
崇德丙子,定親王,郡王,貝勒,貝子,鎮國、輔國二公,皆冠寶石頂,以補服翎眼為差次,統名曰入八分王公,蓋即九錫意也。 【 或曰天命間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,各置官屬,朝會、燕饗皆異其禮,是為八分。】 其不入八分公以及鎮國、輔國將軍,皆冠珊瑚頂,奉國將軍視正三品,奉恩將軍視武正四品,秩皆與品官同。舊例,親王嫡子封郡王,後襲親王, 【 或曰先封世子。】 郡王以下嫡子,皆遞降一等受封。親王眾子封輔國公,親王庶子封輔國將軍,郡王以下遞降同。故安王諸子皆封僖勤諸郡王也。
康熙時,以俸糈繁費,改定:親王無論嫡子眾子,皆封不入八分輔國公,郡王以下遞為減等而考試之,繙譯,馬、步射三藝皆優者,然後授以本職,否則遞相降等授爵。其親、郡王皆世襲罔替,貝勒以下皆降襲,至輔國公然後世襲,而輔國公又無復降襲之例。其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下,皆降至奉恩將軍,世襲罔替,無論軍功、恩封,皆一例。故杜度、彰泰諸貝勒有開創大功者,亦皆一體降襲。高宗篤念宗親乃特定軍功、恩封之例:其有勳勞者,無論王、貝勒,皆世襲罔替;其恩封者,親王遞降至鎮國公,郡王遞降至輔國公,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,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,鎮國公遞降至鎮國將軍,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,皆世襲罔替。
復還親王始封爵號
睿親王多爾袞以元勳懿戚,橫被流言,乾隆朝,始特旨昭雪,復爵予諡。並以禮烈親王後人改封巽親王,又改封康親王;鄭獻親王後人改封簡親王;豫通親王後人改封信郡王;肅裕親王後人改封顯親王;克勤郡王後人改封衍禧郡王,又改封平郡王;均非初封之名,不足昭示後世,悉命復還始封爵號。
異姓封爵及世職
異姓爵凡二十五等:一,一等公。 【 襲二十六次。】 二,二等公。 【 襲二十五次。】 三,三等公。 【 襲二十四次。】 四,一等侯兼一雲騎尉。 【 襲二十三次。】 五,一等侯。 【 襲二十二次。】 六,二等侯。 【 襲二十一次。】 七,三等侯。 【 襲二十次。】 八,一等伯兼一雲騎尉。 【 襲十九次。】 九,一等伯。 【 襲十八次。】 十,二等伯。 【 襲十七次。】 十一,三等伯。 【 襲十六次。】 十二,一等子兼一雲騎尉。 【 襲十五次。】 十三,一等子。 【 襲十四次。】 十四,二等子。 【 襲十三次。】 十五,三等子。 【 襲十二次。】 十六,一等男兼一雲騎尉。 【 襲十一次。】 十七,一等男。 【 襲十次。】 十八,二等男。 【 襲九次。】 十九,三等男。 【 襲八次。】 二十,一等輕車都尉。二十一,二等輕車都尉。二十二,三等輕車都尉。二十三,騎都尉。二十四,雲騎尉。 【 自一等輕車都尉至雲騎尉,各襲三次,襲次完時,以恩騎尉世襲罔替。】 二十五,恩騎尉。
異姓者,自皇族外,統滿洲、蒙古、漢軍、漢人而言之也。國初以從龍英傑,皆為開國元臣,故凡拜勳爵受勳職者,咸得世襲罔替。若錫封於順治壬辰以後,則即以次為沿革,間有特命視開國元臣世襲罔替者,蓋異數也。乾隆時,高宗追念陣歿殉難諸臣,賜後裔官一人曰恩騎尉,視正七品,世襲罔替。
世祿品級祿米
公之位視三公,冠珊瑚,服斗牛,祿米六百石。侯、伯服與公同,祿米四百石。子位視正一品,服麒麟,祿米三百石。男位視子,祿米一百五十石。輕車都尉正三品,祿米一百石。騎都尉正四品,祿米六十四石五斗。雲騎尉,正五品,祿米四十石五斗。
異姓王
故事,罕有異姓封王者。國初孔有德、尚可喜、耿仲明以泛海來歸,封孔為定南王,耿為靖南王,尚為平南王。吳三桂以請兵功封平西王,揚古利以世臣追贈武勳王,孫可望以來歸封義王,黃芳度以殉節封忠勇王。惟福康安以征苗薨於軍,贈嘉勇郡王,子德麟襲貝勒,蓋曠典也。
衍聖公
自宋仁宗改孔子後裔文宣公封爵為衍聖公,歷元、明不替,國朝亦因之。有采田。世居曲阜,歲時入朝,建邸於京師。
聖祖賜鄭克塽公銜
康熙癸亥,閩海平,王師由澎湖入鹿耳,直抵臺灣。鄭克塽黨羽攜貳,險要盡失,始率屬薙髮迎降。聖祖特降明詔,授克塽公銜,其大將劉國軒、馮錫范伯銜,俱隸上三旗。
高宗諭文臣爵不承襲
乾隆壬戌十二月,高宗諭:「我朝文臣無封公、侯、伯之例,大學士張廷玉伯爵係格外加恩,其奏請與其子張若靄承襲之處不合。今著帶於本身,伊子張若靄不必承襲。」
漢爵之世襲罔替
海澄公黃梧,本鄭成功將,順治丙申歸順。其子芳度,康熙初,拒耿精忠之招,困守漳州,城陷殉難。事聞,贈王爵,諡忠勇。陝西提督王進寶以平吳三桂功,授三等子,賜彤弓駿馬,卒諡忠勇。至乾隆丁亥,詔以黃芳度子孫於襲次完時,照八旗例給恩騎尉世襲罔替;王進寶以三等子爵世襲罔替。趙良棟授一等子爵,卒諡襄忠,詔以一等子爵世襲罔替;同時如將軍張勇,提督孫思克、陳福、豆斌,總兵高天喜等,皆緣此推恩。又殉節陣亡之張國彥等十七員,軍功較著之惠應詔等十四員,亦一體加恩。自是,漢人始有世襲罔替之例。
漢文臣得爵
漢文臣得五等勳爵者:康熙朝,桐城張廷玉三等勤宣伯;乾隆朝,錢塘孫士毅一等伯;道光朝,河南徐廣縉一等子,漢陽葉名琛一等男。而廷玉之得配享太廟,尤異數。粵寇之據金陵也,文宗顧命,深引為憾,謂有能克復金陵者,可封郡王。及曾國藩克金陵,廷試以文臣封王,似嫌太驟,且舊制所無,因析而為四,封侯、伯、子、男各一。於是國藩封一等毅勇侯,世襲罔替,其弟國荃封一等毅威伯,提督李臣典封一等子,提督蕭孚泗封一等男。左宗棠之肅清新疆也,廷議援長齡平張格爾封公之例,擬封一等公爵。孝貞后、孝欽后謂前曾國藩克復金陵,僅獲封侯,左宗棠係曾國藩所薦,其所用得力之老湘營,亦係曾所遣,將領劉松山等又曾所舉也,若左宗棠封公,則前賞曾國藩為太薄矣。乃議左以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,所以不獲一等者,稍遜於曾也。其他則有陝甘總督楊遇春封一等昭陽侯;文華殿大學士、直隸總督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,薨後晉封一等侯;新疆巡撫劉錦棠封一等男;臺灣巡撫劉銘傳封一等男;兩江總督劉坤一薨後封三等男;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封一等侯,未受。
世職可併爵
得兩世職之較大者,可併為一爵,如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是也。惟及身而止,不再襲。
世職可併為一
得兩世職之較小者,可併為一大世職,如騎都尉兼一雲尉可併為三等輕車都尉是也。亦及身而止,不再襲。
漢人世職始於雍正
漢文臣無世職,雍正間,以大學士朱軾、張廷玉、蔣廷錫勤勞輔弼,特擴成例,給予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襲,即輕車都尉也。漢世職蓋自此始。又八旗世職襲次完時,有賞恩騎尉承襲罔替之例,漢世職則否,然其後亦准世襲,與八旗同。
漢臣世職與滿臣同
國初,八旗官員陣亡,賜雲騎尉世襲,綠營則仍沿明制,例與難廕,非特旨者不予焉。乾隆甲辰,上諭兵部云:「國家滿、漢視為一體,同為殉節之士,豈可功賞之間有所共也?」乃命文臣自大學士至典史,武臣自提督至把總,皆以次賞給世襲,與滿臣同。
奏給白英子孫世職
汶上老人白英,明之有功黃河者也,立祠於戴村,子孫蔭襲頂帶。自入國朝,未奉明旨。康熙間,河東河道總督漢軍李宏奏請仍給八品世職,奉旨允行。
外藩封爵
外藩爵凡七等,一,汗。二,和碩親王。 【 長子先賞給公品級。】 三,多羅郡王。四,多羅貝勒。 【 郡王、貝勒之長子先賞給頭等台吉。】 五,固山貝子。六,鎮國公。七,輔國公。 【 貝子、公之長子先賞給二等台吉。】 將來長子各襲封原爵,亦間有減一等承襲者。
劃一文武階級
乾隆丙子七月,高宗諭:「三通館進呈《皇朝通志‧職官略》一門,文職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十八階,武職自從一品至正七品祇十二階,宜改為劃一。又文官降一級者,俱以正從計算,止於正降為從;武則降一級即降一品,未免偏枯,此後正職處分,亦宜照文員之例。」
國初文武同官不迴避
雍正甲寅,福建巡撫趙國麟與藩司劉藩長聯姻,係先具奏允行。又魏經國為湖廣提督,特旨以其子瓆為提標中軍守備。及為松江提督,以其次子琨補泰州營遊擊,其時同官固不拘迴避之說也。洎乾隆時,立法始密,部例日繁,同官皆須迴避。咸、同以來,復有捐免迴避之例。
文武旗官前後異名
八旗文武職官,前後異稱,滿語稱札爾固齊者,後改佐理五大臣。滿語稱某部承政者,後改尚書。滿語稱某部參政者,後改侍郎。滿語稱左右承政者,後改左右都御史。滿語稱左右參政者,後改左右副都御史。滿語稱噶喇昂邦者,後改左右翼前鋒統領。滿語稱固山額真、固山昂邦者,後改都統。滿語稱梅勒額真、梅勒章京者,後改副都統。滿語稱纛章京者,後改護軍統領。滿語稱甲喇額真、甲喇章京者,後改參領。滿語稱牛彔額真、牛彔章京者,後改佐領。滿語稱盛京八門總管昂邦者,後改盛京將軍。滿語稱駐防昂邦者,後改駐防將軍。滿語稱墨爾根蝦者,後改蒙古侍衞。
成都將軍轄文武
各省將軍專轄旗兵,惟成都將軍一缺,管轄松、建文武。建昌道各屬遇有特別事件,須分稟將軍請示,通省牧令之奉委赴任者,皆須赴軍院稟辭。門敬小費等等,視缺之高下為斷,約數十金或百餘金不等,接見與否,弗論也。其有吝惜小費不辭而別者,輒遭嚴譴。某歲將軍缺出,暫由某督兼署,督吏治素著,頗不以將軍分權為然,奏請將成都將軍管轄松、建文武舊制取消,奉旨允准。
熱河都統轄文武
駐防在外之都統,專轄軍隊,惟熱河都統則兼管吏治,地方現任文武及需次者皆屬之。
文武互改
漢臣文武不相移易,然亦有以文改武、以武改文者。如徐湛恩以侍衞改郎中,姚儀以知府改總兵,朱衣客以道員改總兵,劉清以鹽運使改總兵,黃廷桂及楊忠武公遇春以提督改總督,劉襄勤公錦棠、劉壯肅公銘傳皆以提督改巡撫。又如彭剛直公玉麟、蔣果敏公益澧之始為武員,張勤果公曜之始為文員,而仍以武改文。至楊勇愨公岳斌由湘鄉把總起家,官至陝甘總督,且適與嘉慶間楊忠武同姓,同起行伍,同任兼圻,同督陝甘,先後若出一轍,則為咸、同軍興後一人而已。其後又有光緒末葉之劉永慶、田文烈、言效源三人。劉,字延年,汴人。初至朝鮮,以直隸州知州充領事,洊至道員,尋被簡為江北提督,加侍郎銜。田字煥庭,鄂人。初以廣濟縣訓導投新建陸軍,積功保至道員,曾任宣化鎮總兵。言,字仲遠,蘇人。初以道員需次直隸,署大名鎮總兵,未幾,而改任直隸巡警道。
徐湛恩以武改文
武臣鮮以詞賦受知者。徐侍郎湛恩,明功臣中山王達後也。明季以關外都指揮家遼陽,入國朝,隸正藍旗漢軍。由貢生應武科,中康熙乙酉武進士。授侍衞,執戟殿下,賦詩稱旨,特改兵部郎中。後官至閣學,兩出治河,以廉幹稱。
田興恕以武兼文
田興恕於咸、同諸將中年最少。咸豐乙卯,從王葆生軍,充領哨,勦粵寇,破之於郴州,時年裁十六耳。葆生奇其勇,命獨將五百人,名虎威軍。及援黔,增募至二萬,選敢死士五百,號曰死勇,後改名長勝軍。己未,以副將擢貴州提督,授督師。辛酉,兼巡撫,年甫二十四也。援黔軍之餉,夙仰給於湘,同治壬戌,田督餉湖南,以事忤湖南巡撫毛鴻賓,毛怒,奏停其餉;又以其起家勇目,年少佩大臣關防,陰劾之。遂繳大臣關防,解巡撫印,仍以提督領軍事。興恕,字忠普,湖南鎮筸廳人。
張勤果敭歷文武
張勤果為咸、同中興之名將。其祖嘗為知州,家貧,識字不多,嘗為米肆司會計。後游河南,依其姑夫蒯士薌廉訪於固始縣任所。時捻寇起,民多結團自保,蒯檄為團長。及捻圍固始,迺以壯士三百伏城外,夜三鼓,突起,潛襲捻營,城上鳴鼓角應之,呼聲震天地,捻大驚潰,終夜洶洶不絕。時忠親王僧格林沁方帥大軍來援,未至數里,遙見火光中有人往來搏戰甚力,驚曰:「是何壯士?」及至,勞問,乃勤果也。大歎異之,因立畀以五品翎頂,奏署縣事。尋娶婦,即士薌之女公子也。
其後,勤果洊擢布政使,開藩河南。御史劉毓楠劾其目不識丁,奉旨改南陽鎮總兵。憤甚,乃就夫人學,自是遂通知文史。然自改官後,數偃蹇朝命,左文襄公督師勦回,奏請勤果領兵,不應。時降旨趣之,夫人乃曰:「君以功自負,數逆上命,將謂朝廷不能殺君耶?」勤果聞言,咋曰:「夫人言可畏!夫人言可畏!」即往從文襄。文襄復奏,復改文職。未幾,巡撫山東,輒與屬吏言其夫人之能,且曰:「君等畏妻否?」或答以不畏者,則正色曰:「汝好大膽,妻乃不畏耶?」
楊愷出入文武
康熙朝,儀徵武進士楊愷受知聖祖,召入南書房,與何義門、蔣南沙等同校書史。後提督兩湖,頗著勳績。
總督封將軍
康熙己未,雲貴總督蔡毓榮封綏遠將軍,賜以敕,總統綠旗兵,異數也。毓榮為漢軍旗人。
尹文端歷兼文武九印
尹文端公繼善久督兩江,境內將軍、提督、巡撫、河督、漕督、監政、上下兩江學政九職,皆嘗兼攝之。
文武官員不准挈眷赴任
臺灣初為荷蘭人所據,鄭成功逐荷人而有之,垂三世,及康熙癸亥,施琅破臺灣,始入版圖。時聖祖慮漢官至其地,結鄭氏餘孽為亂,故不許挈眷前往。乾隆丙申,高宗諭云:「文武官員知縣以上年過四十其無子者,方准挈眷前往。此例未知始自何時,殊不可必。王道本乎人情,舊例未為允洽,嗣後俱准其攜帶。」自是文武官員,無論大小,遂無不攜眷矣。
漢尚書任步軍統領
漢人例不任步軍統領,惟嘉慶朝常德楊超曾曾兼領,時楊本任吏部尚書也。
文升武降
嘉慶戊辰,庶吉士散館,崇綬改三等侍衞,同時有步軍統領文寧者,忽為侍郎廣興所劾,降翰林院編修。都人有一聯云:「翰林充侍衞,提督作編修。」時謂之文升武降。蓋庶吉士從七品,三等侍衞正五品,步軍統領從一品,編修正七品也。
湘淮軍人為督撫提鎮
自定鼎以來,至咸豐初,滿人為督撫者十之六七,粵寇倡亂,滿督撫有殉節者,然無敢與抗。文宗崩,孝貞、孝欽二后垂簾,恭親王輔政,乃汰滿用漢。同治初,官文恭公文總督湖廣,自官罷,而滿人絕迹者三年,僅英翰擢至安徽巡撫耳。當同治己巳、庚午間,各省督撫提鎮,為湘、淮軍功臣占其大半。及恭王去位,滿人勢復盛。光緒甲午後,滿督撫又遍各省,遂迄於宣統遜位。
齊蘇勒任官不拘資格
勤恪公齊蘇勒,初以內府主事出任永定河分司,既遷翰林院侍講、國子監祭酒,仍管永定河分司事,時康熙壬午以後也。
鄭其儲遷轉之奇
石首鄭太常其儲以康熙壬辰通籍,癸巳授檢討。世宗初元,改授戶部山東司郎中;乙巳擢工科給事中;庚戌授四川松茂道參議。乾隆戊午,擢太常寺少卿,遷左僉都御史。己未改順天府府丞;丁卯又轉常少。蓋以檢討改郎中,以郎中不階御史,逕擢給諫,既外任參議矣,忽擢常少。既由少卿遷僉都,再轉而仍居故官。其間迴翔遷轉,皆不甚循尋常階級,又非有被議降謫之事,實罕有也。
梁文莊兼領清要
內閣、吏部、翰林院,皆京僚極清要地。梁文莊公詩正嘗兼領數年,王尚書際華戲謂之曰:「公可謂三清居士矣!」裘文達公曰修聞之,笑曰:「若兼以上書房、南書房,則五清也。」
數年躋京官顯秩
仕宦之速,如阮文達公元,中式後,未三年即擢少詹事。桂香東侍郎芳中式五年,擢內閣學士。董鄂少司馬恩寧中式七年,至亞卿。盧少司農蔭溥居郎官最久,其擢鴻臆寺少卿至兵部侍郎,未期年。蓋皆宦途之最速者也。
朱朵山終於六品京官
海鹽朱朵山殿撰昌頤平生六易官階,終於六品。初以選拔充小京官,升用主事,一也。道光丙戌,成進士,一甲一名,授翰林院修撰,二也。嗣升贊善,三也。緣事降謫,適得光祿寺署正,四也。由署正捐主事,五也。升員外得御史矣,復干吏議鐫級,歸,咸豐朝起廢員,仍賞主事,命來京,六也。
生前加太傅
大臣生前加太傅者,自金文通、洪文襄、范文肅、鄂文端、曹文正、長文襄、阮文達外,惟潘文恭公世恩而已。
議政王大臣
國初定制,設議政王大臣數員,皆以滿人充之,軍國重務,不由內閣票發者,皆交議政大臣。每朝期,坐中左門外會議,如坐朝。雍正中,設立軍機處,議政之權遂微,然猶存其名,為滿大臣兼銜。乾隆壬子,高宗特諭裁之。
議政王
定制,親王、皇子等不得干預政事。咸豐辛亥,文宗崩,穆宗沖齡,國內不靖,孝貞后謙謹,不敢負重任,孝欽后位卑,恐不孚人望,思得一重望之親貴佐理之。於是廷議推恭忠親王奕訢為議政王,總理軍機大臣,此本為權宜之計,非永遠定制也。同治乙丑,詔罷恭之軍機處議政權,並撤去一切差使,然自此以後,屢有親貴執政矣。
至親王秉政時之稱謂,向例,親王、皇子與大學士相見,行半跪禮,稱老先生,如兼師傅者,或稱老師,自稱或門生或晚生。恭既議政,於是向之以老先生、老師稱大學士者,遂一變而為官稱,如稱李文忠為李忠堂,左文襄為左中堂,而大學士之對於議政王,則自稱晚生矣。及光緒時,醇親王載灃又呼李文忠曰少荃,是尤非尊重大臣之意矣。
監國攝政王
監國攝政王有二:一在順治朝,即睿忠親王多爾袞也;一在宣統朝,即醇親王載灃也。
軍機處
國初自內三院外,其軍國政事,皆交議政王大臣,其人皆貴冑世爵,不諳世務。雍正己酉,青海用兵,世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,儤直者多,慮泄漏事機,議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,為承旨出政之總匯。庚戌,改名軍機處,擇內閣大學士兼任之,鄂爾泰、張廷玉是也,曰軍機大臣。職在擬旨,內外臣工所奏,皆面取進止,明發上諭,其有旨敕議者,定可否以聞。明發諭旨先下內閣,以次及於部院,若指示兵略,告誡臣工,及查核刑政之失當者,為廷寄,密封交兵部馳遞。內而部院、九卿、步軍統領、內務府,外而各省督、撫、將軍、學政、提督、總兵、鹽政、榷使、各參贊辦事大臣,迄四裔各屬國,無事不綜核。逐日召對,巡幸必從。四方章奏,皆改題為奏,以摺代本,逕達軍機處,內閣本章,則依例題達而已。甚而內閣翰林院撰擬不當,亦下軍機處。故軍機大臣之任,至為煩重。旋以軍務煩勞,擇閣臣及六部卿貳熟諳政體者兼攝其事,並選部曹內閣侍讀中書等為僚屬,曰軍機章京。每日寅初,在奏事處上摺匣,帝秉燭批覽,既畢,發軍機處錄入檔冊。所掌銀印龜紐,初藏內府,有應用印者,皆立時請印出,大臣監視用畢,隨即繳還。其僕役皆選內務府童子,司灑掃。舊例至二十歲即更出,後因循日久,有久供役而大臣喜其熟練者,非立法本意也。
乾隆丙辰,改軍機處為總理處,旋又復舊。時張廷玉欲樹黨,以汪由敦長於文學,薦入代勞。丁卯,金川用兵,所下廷諭,均汪所撰。初惟滿大學士訥親一人承旨,既出,令汪在直廬撰擬。訥惟恐不合上意,輒令更易,有屢易而仍初稿者,一稿甫削,又傳一稿,改易亦如之,汪頗以為苦,然不敢較也。己巳,金川平,汪自陳不能多記,恐有遺忘,乞令軍機大臣同進見,遂沿為例。然秉筆之任,率推汪。其後滿司員欲借為見才地,大學士傅恆稍假借之,令代擬。汪見滿司員如此,而漢文猶必己出,近於攬權,乃亦聽司員代擬,日久遂成為章京專職。
嘉慶己未,御史何元烺奏請酌改軍機處名目一摺,內稱:「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,與兵部之司戎政者不同,現在軍務久經告蕆,似應更改名目,以見偃武之隆。奉旨:「軍機處名目,自雍正年間創設以來,沿用已久,一切承旨書諭及辦理各件,皆關機要,此與前代所稱平章軍國重事相仿,並非專指運籌決勝而言。目今三省邪匪,久已肅清,大功告蕆,薄海內外,共慶昇平,不必改易軍機二字,始為偃武。何元烺摺著擲還。」
宣統辛亥四月,改軍機處稱內閣,然與昔之內閣異。設總理大臣一,協理大臣二。九月,純采外國制,置總理大臣一,廢協理大臣。自四月改稱內閣至十二月,而宣統帝遜位,其間僅九閱月耳。
軍機處員名任期
自雍正至宣統,二百餘年,出政皆於軍機處。自雍正庚戌至光緒丙午,軍機大臣非實職也。是年改官制,始專設軍機大臣,其原官各部者,命專管部務,開去軍機大臣差。軍機大臣員數,最少時二人,最多時八人,乾隆間,恆七人或五六人,嘉、道間,恆四五六人,後恆四五人,光緒時,恆六人,要之,乾隆以後,蓋無有至七人者矣。在職時之最久者為董誥,凡三十八年,在職時之最短者,為哈元生,僅一月。全體更易者,光緒甲申,以法、越之戰,恭親王奕訢、寶鋆、李鴻藻、景廉、翁同龢五人同時罷黜,而代以額勒和布、閻敬銘、張之萬、許庚身、孫毓汶五人,增左宗棠一人是也。以親郡王入直者,始於嘉慶己未之成親王永瑆,自是而有咸豐癸丑之恭親王奕訢,光緒甲申之禮親王世鐸,庚子之端郡王載漪,癸卯之慶親王奕劻,癸卯之醇親王載灃。以貝勒入直者,為宣統間之毓朗。以武官入直者,為貴州提督哈元生。以軍機大臣降軍機章京再充軍機大臣者,為乾隆間之索琳。兄弟同時入直者,為乾隆壬辰之福隆安、福康安,乾隆庚子、辛丑、壬寅之福隆安、福長安,乾隆癸卯、甲辰之福隆安、福康安、福長安。以軍機大臣外放藩司者,為嘉慶丁巳之吳熊光,蓋以通政司參議為章京,擢大臣,旋授直隸布政使也。以京堂入直者,為嘉慶辛未之光祿寺少卿盧蔭溥,為道光庚子之大理寺少卿何汝霖,為咸豐辛亥之候補五品京堂穆蔭,為咸豐辛酉之鴻臚寺少卿曹毓瑛。無罷免明文者,為光緒庚子之禮親王世鐸,以未隨扈兩宮至西安行在,別建政府也。至乾隆時之和珅,道光時之穆彰阿,則皆以權相赫然於時,然視明之權相若嚴嵩,若張居正,則遠遜矣。
軍機處行走
乾隆朝,大臣之入軍機者,曰軍機處行走,後則章京曰軍機處行走,大臣曰軍機大臣上行走。其初入者,加學習二字。乾隆癸亥,傅文忠公恆由戶部侍郎入樞垣,當時詔旨,尚曰軍機處行走也。
乾隆以前,別有議政處行走,文忠於丁卯擢戶部尚書,在議政處行走。嘉慶辛未,盧文肅公蔭溥時為光祿寺少卿,特旨令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,以五品卿超拜大樞,前此未有也。
軍機處有科道稽察
嘉慶初,以軍機辦理樞務之地,宜嚴密,時部員多以回事、 【 稟達公事曰回事。】 畫稿 【 堂官例於牘稿之尾書一行字曰畫稿。】 為名,擁擠窗外探聽,乃派科道一人,輪至隆宗門內北首內務府值房監視,軍機大臣散後,方得退直。王、貝勒、子、公,文武滿、漢大臣,俱不得至軍機處與軍機大臣有所談論。軍機之有科道稽察,自庚申十一月十八日始也,庚辰十月初十日裁之。
軍機處寄信
軍機處寄寄信各省將軍督撫,向例於恭錄諭旨前一行,用滿、漢居首大臣掛銜。嘉慶丁巳,阿文成公桂薨,九月,太上皇召見樞臣於萬壽山,諭和珅曰:「阿桂宣力年久,且有功,汝隨同列銜,事尚可行。今阿桂身故,僅掛汝銜,外省無知,必疑事皆由汝,甚至稱汝為師相,汝自揣稱否?」詞色甚厲。嗣後遂止寫軍機大臣字寄,不列姓名,著為例。
每月,兵部將所寄信之封數,及寄外任何人姓名,彙奏一次,亦杜大臣徇私請託之弊也。
軍機章奏
軍機章奏,於人名、地名、數目字,均不得迴行寫,然多用水筆,墨亦不精良,取其速而不求工也。繕寫偶誤,輒以紙貼之,雖經御覽,未嘗以草率見責。
李文正守孝百日仍赴弘德殿及軍機處行走
高陽李文正公鴻藻,咸豐朝以編修視學河南,按試未周,奉特旨召還,授穆宗讀。穆宗登極後,弘德殿師傅之任,雖廣延耆宿,而以文正為甘盤舊學,兩宮毗倚尤專,並已令參機務矣。同治丙寅,丁太夫人艱,懿旨開戶部侍郎缺,守孝百日,仍赴弘德殿及軍機處行走。文正累疏陳情,乞歸終制,吏部尚書文文忠公慶為之代奏,同時授讀諸臣大學士倭文端公仁、徐桐、翁同龢亦代為乞恩,卒邀俞允。
軍機章京
軍機章京初無定額,和珅在朝時,其挑補俱由軍機大臣自主之,不帶領引見。嘉慶己未正月,定為滿、漢章京各十六缺,由內閣、六部、理藩院堂官於司員中書、筆帖式內,選擇品方年富、字畫端楷者,送軍機帶領引見。二月三十日,軍機以保送人員引見,長齡等十五人充章京,富綿等二十人記名按次補用。其奉旨記名按次挨補,即自是年始。
軍機挑取章京,舊時內閣保送中書,繼而有六部之司員,工部雖保送,而司員邀用者獨少,蓋以衙門次序在後故也。丙寅,始奏請考試,挑取若干員,帶領引見,奉旨用者挨補,若帶領十人,用者不過六七也。至道光辛巳,願送者日多,各堂官無如何,始有本衙門自試之例,試取者,方得送內閣。及是日試時,更限以三刻交卷,字須三百,遲者不閱,而例愈嚴矣。
軍機章京分滿、漢,滿章京不擬旨,惟司繙繹滿文。乾隆以前,廷寄之字,以滿文為多,故滿章京事繁,自改用漢文,而滿章京成閒曹矣。
軍機大臣皆兼方略館總裁,章京皆兼纂修。每日散值後,輪派章京一人在館住班。是日章奏,亦歸方略館收庋,擇要入方略。
軍機達拉密
軍機章京有定額,滿、漢分班,非若軍機大臣之不限滿、漢也。每班八人,額外者不計。滿、漢各有頭二班,其領班者曰達拉密,即領袖也。有所白於大臣,例由達拉密發言。領班之外,有幫領班,且間有在領班章京上行走者。
大臣子弟充軍機章京
軍機章京,大臣子弟本須迴避,嘉慶庚辰十月二十八日,始有一體保送之例。
翰林充軍機章京
翰林無充軍機章京者,若由舉人中書充章京,一改庶常,即出軍機。戴文端公衢亨以舉人應天津召試,由中書充章京,及改修撰,出典湖北試,奉高宗特旨仍留章京。至侍講學士時,始特賞三品卿,在軍機大臣上行走。翰林之充軍機章京者,乾隆以前,惟文端一人而已。
軍機章京回直
軍機章京外放後,無入都仍充章京者。乾隆朝,新建裘恭勤公行簡初以舉人中書入直,守寧武、平陽數年,以母老請內用,補戶部員外郎,仍直軍機。
吳熊光以軍機章京召見
高宗訓政時,三省教匪方熾,每日視朝,較平時恆早數時。一日,召樞臣,俱未至,獨章京吳熊光入直,遂蒙召對。是日,即降旨以熊光為軍機大臣,嗣後無召見章京者。
三院改內閣
內閣之制,唐之中書省也。明代不設宰相,遂不設中書省,改為內閣,以翰林學士贊襄庶政,至中葉,乃有大學士之名,其權固猶宰相也。太宗踐祚之初,改內為三院,曰弘文院,曰祕書院,曰內院,皆置大學士、學士等官,蓋仿宋昭文、集賢之制。入關後,仍沿其制,至順治戊戌,復從明制,改設中和殿、保和殿、武英殿大學士。乾隆戊辰,裁中和殿大學士,增設體仁閣,以配三殿三閣之名。又有以大學士節制行省及欽差至各省專辦重務者。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,惟張文和、傅文忠拜焉。體仁閣大學士,楊廷璋、楊應琚先後充之,然皆不終位,劉墉、曹振鏞遞任之。
內閣規制
內閣在午門內東南隅,門西向,滿語名多爾吉衙門。入門,西為滿本堂,掌校寫滿字本祝板印篆及皇史宬大庫之收藏。東為漢本堂,掌繙譯清文,收發通本。 【 各省督撫提鎮學院之題本由通政司達於閣曰通本。】 兩堂之間北有一門,入門,有堂三間,為大學士直舍,堂上懸「調和元氣」四字額,乃乾隆甲子十月初一日高宗御書以賜內閣者。楣懸癸酉六月初六日及嘉慶庚申十一月十八日,道光壬寅三月十二日、庚戌十二月十二日仁宗、宣宗上諭凡四道。又嘉慶癸酉七月仁宗御製《勤政殿記》墨刻,乙亥四月二十七日仁宗御製《內閣箴》,滿、漢書。堂外懸扁,其上揭「機密重地,一應官員不許擅入,違者治罪不饒」字樣,亦滿、漢書,刻金字,乃順治甲午五月二十四日世祖所頒之旨也。其屋皆覆黃瓦。
堂垣之東西向者,為漢票簽處,校閱各部院本,票擬、繕寫,簽記絲綸簿,擬撰進奉文字,收存軍機處發交事件。後南向者為滿票簽處,又後小屋,為滿檔房,校閱滿字本,繕寫滿字簽與其檔案,傳知各衙門鈔錄事件。事件自軍機處領出,有奏摺奉旨者,漢中書司之;奏摺未發交或特降旨者,滿中書司之。值園班者同。園班者,滿中書每值五日,漢中書每值二日,以次遞換也。滿票簽處西垣外曰稽察房,員無定額。凡諭旨,既由票簽處傳鈔,按日記檔,月終彙奏,票簽處每日進本簽經欽定旨下,滿、漢學士照簽批紅本面,假稽察房為批本之地。大學士標示諭,僅用墨筆,所以避尊也。又北東向之屋曰飯銀庫,南向之屋曰典籍廳。定例,部院及各職司皆有鑄印,大學士無印,惟廳有關防,掌文移,統屬吏役。有大典禮,請用御寶,滿侍讀兼攝其事。廳分南北為二,廳之北覆黃瓦者,曰蒙古堂,繙譯外藩諸部文字,並課俄羅斯學生。此閣以內之規制與其職掌也。
由滿票簽處而北,為閣之後門。後門之東,紅牆迤邐,為大庫門二,典籍廳、滿本堂分掌其鎖鑰。存貯歷聖實錄、批紅副本、歷代帝王功臣畫像書籍。誥敕房在午門內之東廊,管理者無定員,滿、漢本堂侍讀二人充提調官。初,各官請封典,漢中書撰文擬進寫軸頒發。乾隆時,彭元瑞奏請撰定滿、漢京外文武各官誥敕文,不必隨時具草,後遂為例。
內閣衙門,大學士總之,侍讀以下常見列揆,惟長揖,無堂屬禮。乾隆朝,和珅當國,勢張甚,欲令閣曹長跪白事,一如部曹,諸人執故事不從,和恚恨。
內閣大堂,以有諭旨,故不設正座,六堂分左右六位。若遇大挑之年,則欽派王大臣皆面北而坐,應挑者皆南面跪。
徐文穆十六年入閣
錢塘徐文穆公本為珂之高高伯祖,康熙戊戌,入翰林。以桐城張文端公英薦,督黔學,以鄂文端公爾泰薦,授黔臬。由是而擢楚藩,簡皖撫,內遷總憲,晉大司空,乾隆丙辰入閣,距康熙辛丑散館授職,僅十六年耳。自康熙至道光,翰詹諸臣素流平進,大率遠者三四十年,近亦二十餘年,始得入政事堂,蓋以漢人言,固未有若文穆之速者也。文穆父,即文敬公潮,仕至吏部尚書。
大學士出為巡撫
以大學士出為總督者頗多,世稱為使相者是也。然無為巡撫者。乾、嘉間,嵇文恭公撫浙江,朱文正公撫安徽,其時皆已入相矣。
大學士非翰林出身
滿、蒙、漢軍大學士,不必盡由翰林出身。國初,漢大學士亦皆特簡,嗣由吏部進本,惟翰林出身者始開列。亦有以資勞入閣不由翰林者,如趙國麟為康熙己丑進士,乾隆己未,授文華殿大學士。孫文靖公士毅為乾隆辛巳進士,壬子,授文淵閣大學士。費文恪公淳為乾隆癸未進士,嘉慶壬辰,授體仁閣大學士。章文簡公煦為乾隆壬辰進士,嘉慶壬寅,授文淵閣大學士。彭蘊章為道光乙未進士,咸豐丙辰,亦授大學士。皆不由翰林出身。光緒初,左文襄公宗棠以舉人起家,官至兼圻而入贊黃閣,海內驚為異數,實則亦非破格也。
彭蘊章為門外漢
彭詠莪相國蘊章未由館選,初被協揆命,謝恩摺云:「登揆席而未經詞館,計本朝不過數人,由部曹而洊陟綸扉,在微臣甫逾廿載。」舊制,大學士蒞任,皆詣翰林院署,入登瀛門,降輿,諸後輩長揖迎之。先是,有某者亦未經館選而大拜,將至院署,諸太史序立門內以待。而某於門外降輿拱手,自稱曰門外漢,彭與之同。
設立內閣總理
宣統辛亥冬,釐訂官制,設立內閣。凡各部之尚書、侍郎、左右丞參各缺,均即裁撤,改設大臣、副大臣各一員,而受轄於內閣總理大臣,與昔者內閣之組織不同。
孔繼汾特授內閣中書
乾隆壬午,高宗東巡,釋菜於孔林,諭:「引駕官孔繼汾,朕看其人,尚可造就,著加恩以內閣中書用。」
汪孟鋗到內閣口號
汪厚石吏部孟鋗為乾隆丙戌進士,先以壬午獻《龍井聞見錄》,召試,賜中書,後擢典籍。其《初到內閣口號》云:「陳人久歎積薪餘,乍許清班學士趨。獵獵西風敝裘帽,東華門外喚車驅。靜聽閣老馬蹄聲,侍讀諸公白事迎。我自田間來幾日,慎教輕易上階行。六科書吏立如麻,齊下三單卅點加。埽筆紛紛忙注本,日輪眼急下東華。 【 遇啟鑾封印日則三日本齊下。】 【 領上諭奏摺日,直中派一人候夜直交代,為守晚。】 御門聞道特除官,硃筆題名敬奉觀。別有改簽更式樣,傳宣票擬細尋端。 【 御筆親書為硃簽,特旨改標為改簽。】 輪班辰入退過申,來是空言兩隸人。莫怪此間無灑掃,禁城清絕不生塵。」又《典籍廳任事八首》云:「六年歷俸八年資,又向西廳坐褥移。一轉成仙人共笑,邅迴不去待何時。」「寂寞茶房淡泊廚,喧然吏役日高初。各堂上任誇誰似,一飽豬羊祭庫餘。 【 典籍到任,例以豬羊祭庫。】 」「畫行事細粗能曉,點卯人多猝未詳。夜直若非連兩夜,軍機須去面中堂。 【 供事皁隸、紙匠、蘇拉朔望日赴廳唱名,漢典籍無園直,夜直連兩日。】 」「印單印簿縫鈐存,啟鑰開箱晝繼昏。始識相公多攝事,十纔一二本衙門。 【 中堂有兼管上處、國史館、三通館、俄羅斯館,行部院衙門,文俱用廳印,以印單為憑。】 」「掌印幫班等樣官,平湖滿漢一廳攢。考勤簿子親書押,要送兼廳侍讀看。 【 滿、漢典籍各二缺,餘皆別堂來兼理者。滿侍讀學士、侍讀兼廳則為廳官之長。】 」「北廳章奏南廳案,大庫文書小庫銀。承發散班齊了事,瓣香酹酒祭科神。 【 廳供事南北各十四人,五月十三日醵錢祀科神,云是蕭、曹也。】 」「寶箱例引赴乾清,肅駕年年典據徵。接送預行交泰殿,奉盈一念警宵興。 【 旃檀香寶,交泰殿二十五寶之一,駕出,內閣學士、典籍各一員赴乾清宮請寶,駕旋送寶亦如之。】 」「辦事銜名不自由,背推踵接此勾留。莫將五日輕京兆,尚許笞人喚皁頭。 【 吏部選例中書帶辦事銜者,題管典籍,撰文則否。】 」
端木國瑚兩得中書
處州之青田故有鶴,而山以鶴名。端木舍人國瑚產是邑,生而神貌肖之,其大父取《易‧乾‧中孚》兩「九二」之義,字之曰鶴田,及晚歲,乃自號太鶴山人,海內外知者多稱之曰太鶴先生。當阮文達督學兩浙時,得舍人,以誇示同朝曰:「吾得青田一鶴矣!」由是聲聞天下。
嘉慶戊午, 舍人登賢書. 明年. 文達佐朱文正典會試, 闈中相期以得鶴為至幸, 鶴竟不翔. 後三十餘年, 舍人已官於朝, 文達適自滇黔覲京師, 遇於郊外, 與之酹酒文正墓, 猶言疇昔闈後, 文正以失鶴為嗛, 惘惘者至數月也. 癸巳三月,文達方陛辭, 宣宗留之. 入闈會, 錄異才三數人, 舍人始在選, 朝士驚咤曰:「離樅老鶴, 尚能高飛耶! 」
道光庚寅,宣宗改卜萬年壽陵,那彥成、禧恩得舍人所著《地理元文注》以獻。上問近臣:「知此人乎?」曹振鏞對曰:「此浙江名士,臣久聞其名。」遂詔浙江巡撫劉彬士召之。時舍人方倚隱囊,注《周易》,聞命,顛出坐後,左右扶之起,乃曰:「吾竟以方技名乎?」壽陵既定,將以知縣用,原薦者為奏曰:「國瑚大挑一等,不願為縣令,故改授教官。」上乃特授內閣中書,加六品頂帶,人以是益高之。癸巳成進士,仍以知縣請改歸中書。
中書至軍機處領事
軍機直房門簾,非軍機處人員,擅揭者罪。內閣早班中書,每日至軍機處領事,行氐簾次,必先聲明職務,乃始揭簾而入。直日章京起立,彼此一揖,章京出黃綾匣,當面啟封,諭旨共若干件,一一點交。旋出簿冊,俾領事中書簽名畫押畢,然後捧持而出, 【 中書與章京雖同鄉戚友,在軍機直房亦不得交談。】 回內閣直房,上軍機檔。少遲,六科筆帖式至內閣領事,亦有簿冊,簽名畫押。
翰詹兩衙門
國初,設文館,置榜式, 【 官名,一作巴克什。】 旋改翰林院。自掌院以迄庶吉士,有大小教習,而不分堂屬。詹事向為東宮官屬,本朝不建儲,第留以備詞臣遷轉之階。且國子監祭酒、司業,亦由翰、詹兩衙門升轉。
翰林院
翰林院為儲才地,大學士、尚書、侍郎出焉,督、撫、藩、臬出焉,大臣非翰林不得諡文,蓋重視之也。嘉、道以前,名臣多出於翰林,咸、同中興之手定大難者,胡文忠公林翼、駱文忠公秉章、曾文正公國藩、李文忠公鴻章,皆翰林也。然以大位可坐致,翰林習憊恧而安固陋,求通博宏重之選,又極罕覯。光緒末葉,翰林院亦廢矣。
翰林掌院
翰林掌院,舊皆以學士兼禮部侍郎,滿、漢皆然。自崑山徐立齋相國元文以文華殿大學士兼掌,桐城張文和公廷玉以禮部尚書兼掌,與往例不同,凡啟奏講書等事,滿前漢後,不論所居之本官也。長洲韓文懿公菼以禮部尚書兼掌院時亦然。
翰林院辦事
翰林院例於編、檢中奏派四人辦理院事, 【 修撰亦與其選。】 謂之辦事翰林,遇京察,皆保列一等,此簡放道府之基礎也。每議派既定,掌院使人以名柬延請,使者曰:「請赴清祕堂。」不以公牘,尊而重之也。清祕堂辦事處,有高尚其志不屑外任者,則先事辭之。
道、咸以前,翰林傳補御史,亦薄為小就。其志趣高邁者,雖掌院保送,往往考試屆期,謁假弗與。
庶常支廩餼
各省儒學廩膳生員,歲支廩餼,翰林院庶常館月之所支,亦曰廩餼。雍正壬子,張文和公議奏庶吉士廩餼銀每人每月四兩五錢。蓋庶常未經散館,官未真除,其隸翰林院,亦猶夫肄業生也。
翰林須留心詔敕
乾隆初,高宗諭:「古來制誥多出詞臣之手,必學問淹雅,識見明通,始稱華國之選,有裨於政事。今翰、詹官員甚多,於詩賦外,當留心詔敕。掌院學士以下,編檢以上,可各以己意擬寫上諭一道,陸續封呈朕覽。儻有切於吏治民生者,朕亦即頒發,見諸施行,則詞曹非徒章句之虛文,而國家亦收文章之實用矣。庶吉士散館後,即照此例行。」
洗馬得與講讀一體較俸
坊局官僚升轉,定例,洗馬之名次講讀後。長沙劉文恪公權之官洗馬,十六年而後遷,時稱老馬。嘉慶初,戴尚書聯奎擢此官,召對,垂問資俸,戴以實告,始奉與講讀諸臣一體較俸之諭。由是洗馬無久淹者。
姜西溟得編修之遲
慈谿姜西溟,名宸英,年七十,以康熙丁丑一甲第三授編修。詞臣珥筆,殆無遲於此者。
翰林部曹之出入
庶常改部曹,滿員或有重入翰林者,漢員則回首玉堂,居然天上矣。雍正朝,新淦王太守泰甡捷甲辰會試,讀書中祕,用才能轉戶曹。既躋正郎,復歸庶常,散館列一等,授職編修。其由庶常改戶部詩云:「豈解度支籌國賦,但能清儉懍官常。」授編修詩云:「三載戶曹居下考,一時翰苑忝頭班。」
聖祖休致乞假詞臣
康熙癸巳,凡詞臣乞假者,部彙疏上,特旨概予休致。時聖祖聞翰林不共官次干謁滋擾者甚多,故有此嚴譴也。比世宗嗣位,始悉予起用。
吳自高以布衣授翰林院待詔
桐城吳自高若山少嬰足疾,鍵戶博通。其鄉袞張文和公在官,以章奏繁劇,不能手自繕寫,延若山入都,悉以任之。世宗嘗垂問姓名。高宗在青宮時,因亦諗悉其才品,洎登大寶,遂蒙溫旨,謂:「吳自高為人慎密,可授翰林院待詔。」異數也。若山益感激自奮,仍為文和效筆墨之役,稍暇,即丹黃點竄,手不停批,《善卷堂四六注》,其一也。
王白田以教授入上書房
寶應王白田年五十始通籍,上書乞教職。雍正癸卯,由安慶教授薦入京師,特旨直上書房,改編修,同直者大學士福敏,尚書徐元夢、朱軾,侍郎蔡世遠,皆公卿大臣也。
科道行走上書房
上書房、南書房無以科道行走者,雍正朝,鄞縣邵學阯中丞嘗以給事中直上書房。
程氏父子入上書房
程春海侍郎為蘭翹學士昌期晚年愛子。乾隆朝,學士嘗值上書房,比道光辛巳,侍郎亦以編修奉命在南書房行走。召見,諭之曰:「汝父蘭翹先生品學,朕昔年最敬,汝之聲名,朕亦皆知。宜更守素行。」侍郎後於壬辰十二月,復被命入上書房,課惠親王學,蓋父子相繼入上齋也。
周系英直上書房之特簡
嘉慶戊辰,湘潭周侍郎系英以侍讀學士奉命直南書房,保薦,仁宗諭掌院曰:「朕意中止一周系英,可將其名列入薦牘。」未幾,上書房出缺,例由掌院擬正陪,而入侍南齋者不列,侍郎復膺特簡,且命之曰:「不但授讀作詩文,須教阿哥為人居心以忠厚為要。」因奏:「書房例課八韻詩,臣愚以為宜令阿哥加讀《資治通鑑》,以知今古治亂興衰之故,悉民間之疾苦。」上是之。
南書房供奉
聖祖舊御讀書處曰南書房,在乾清宮南廊下之西,最為清要之地。凡供奉諸員之飲食,皆給於大官,而紙筆之屬出自御府,珍果之屬撤自御饌者,亦日數至焉。既御乾清門聽政,即召諸翰林至懋勤殿,辰巳前講經書,午後講史,或代擬諭旨,或咨詢庶政,或訪問民隱,或講求學業,或賞花釣魚,剖析經義,雖為君臣,無異師友,如張文和、蔣文肅、厲廷儀、魏廷珍等,皆出其間。此南書房供奉之始也。
南書房之始設也,實在康熙丁巳。供奉諸人,不論官職崇卑,皆稱南書房翰林,內廷供奉,惟南書房翰林稱之,上書房行走者不得有此稱也。
供奉諸員, 亦非專以翰林充之, 查初白, 李復堂則以舉人入, 梅文穆, 高江村, 何(山巳)瞻則以諸生入, 方苞以白衣入. 其優禮亦非他臣所敢望, 賜賚與王公軍機大臣同. 若上書房, 雖亦在內廷, 而禮不逮矣.
方望溪以白衣入南書房
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以《南山集》事繫獄. 在獄日, 著《禮記析疑》及《喪禮或問》, 金壇王編修澍間入獄視之, 至則解衣(石般)礴, 諮經諏史, 旁若無人. 同繫者或諷曰:「君縱忘此地為園土, 身負死刑, 奈旁觀姍笑何? 」爰書上, 同繫者皆恟懼, 方閱《禮經》自若. 或厭之, 投其於地, 曰:「命在須臾矣! 」方曰:「朝聞道, 夕死可也. 」獄詞五上, 李文貞公光地力救, 聖祖遂宥之.
康熙癸巳,方出獄,隸漢軍。聖祖硃諭武英殿總管曰:「戴名世案內,方苞學問,天下莫不聞,可召入南書房。」遂命撰湖南峒苗歸化碑文。越日,命作《黃鍾為萬事根本論》及賦一,每奏御,輒嘉賞曰:「此即翰林中老輩兼旬就之,不能過也。」命以白衣入直南書房,尋移蒙養齋,編校樂律曆算書,乃與徐文定公元夢承修樂律。上命與諸皇子遊,自誠親王以下,皆呼之曰先生。時誠親王為監修官,性嚴,承事者多被譙呵。方遇事持正,王敬之,延為王子師,則南面坐,移王子坐東嚮,始就講。
南書房翰林編書
乾清宮之東郎為端凝殿,西廊為懋勤殿,天府圖書皆庋于此。乾、嘉兩代,命翰林編錄為《石渠寶笈》、《天祿琳琅》、《閟殿珠林》、《西清古鑑》等書,入值者,皆南書房翰林也。
編修供奉內廷
康熙癸丑春,聖祖御講筵,從容謂學士曰:「朕欲得文學之臣,朝夕置左右,惟職經史講誦,給內廬以居之,不令與外事,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。」時舉編修桐城張英,召入對,上心識之。自是再四咨詢,對者無異辭,遂有內廷供奉之命。賜邸舍於瀛臺之西,及辰而入,終戌而退。
上諭館職掌
列聖家法相承,諭旨頒自樞府,或每諭萬言,或日頒數旨。積累繁富,恐有遺漏,乃特立上諭館,設主事二人,筆帖式若干人,專司恭祿滿、漢諭旨。每數月後彙奏一次,交起居注收藏,特簡閣臣二人,綜理其事。
批本處
國初,鑑明季秉筆太監之弊,特簡滿翰林官一員,滿內閣侍讀一員,滿書六員在內廷行走,專司批發。凡本章,大學士票擬以上,經御覽畢,即交該處,用滿宗批示,然後交付內閣學士,恭錄聖旨發鈔。故機宜慎密,無敢遲滯,俗謂之「紅本」。其行走人員,皆許挂珠用紅雨襜帽,每遇歲時,內廷賞賜,咸預其列,以示榮寵。
奏事人員
自明太祖立通政司,凡內外章奏,皆於司掛號始入。故權相多以私人主之,上言者,非壅則泄。雍正朝,世宗命諸臣有緊密事,改用摺奏,專設奏事人員,以通喉舌,自是,無不立達御前,通政司惟掌文書而已。
奏蒙古事侍衞
舊制,選六班蒙古侍衞中之熟諳蒙古語者,與奏事官同事。凡外藩王公呈奏事件到京,為之呈遞,滿語謂之卓親轄。以其語言氣習與之相近,易通曉其意指也。
國史館職掌
國初沿明制,惟修列聖實錄附載諸臣勳績、屐歷、官階。康熙朝,聖祖欽定功臣傳一百六十餘人,名曰《三朝功臣傳》,藏於內府。雍正朝,修《八旗通志》,諸王公大臣傳始備。然惟載豐沛世家,其他中州士族勳業懋著者,仍缺如也。所取皆本家乘,秉筆詞臣,又復視其好惡,任意褒貶。如開國名臣何溫順公和理、費直義公英東等諸傳,寥寥數則,而蔡綏遠毓榮、蘇侍郎拜幾至萬言,皆剽竊碑版中語。高宗知其弊,乾隆庚辰,特命開國史館於東華門內,簡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。將舊傳悉行刪薙,惟遵實錄、檔冊所載,詳錄其生平功罪,案而不斷,以待千古公論。後又重修《王公功績表傳》、《恩封王公表傳》、《蒙古回部王公表傳》等書,一如其例。嘉慶庚申,仁宗復命補修列聖本紀及天文、地理諸志乘,儒林、烈女等傳附之。其續錄者,以十年為則,陸續修之。
提學道改用翰林
國初提學道多以郎中任之。康熙朝,江浙兩省始改用翰林官,以吉水李振裕視學江南,太倉王掞視學浙江。王時為贊善,取士公明,浙人有「窮通翁」之謠,謂所獎拔,皆寒士之宿學而能文者也。
國初學政不差翰林
康熙庚辰七月,內閣奉上諭:「各省學道,原不差遣翰林官員。嗣後各省學道,宜將翰林官員一併差遣,爾等與翰林院會議具奏。」時長洲韓文懿公菼方掌院事,議上,略云:「翰林官朝夕講習文章,樹立品誼,猶不足以補報萬一。今奉學道一併差遣之旨,此固不次之鴻恩。然諸臣中有志有守者,固不乏人,儻有一之未稱,不特一己之面目所關,深恐負我皇上格外擢用之意,臣愚,不敢輕議差遣。」
陸清獻歿後放江南學政
陸清獻公以康熙壬申十月歸道山。癸酉冬,會推直隸江南學使,廷臣咸擬翰詹大僚,聖祖皆不允,特旨:「直隸著李光地去,江南著陸隴其去。」相國王文靖公熙奏稱陸某已身故,上曰:「何不啟奏?」對曰;「七品官在籍身故,無啟奏例。」上嗟歎久之,曰:「本朝如此人者,不可多得矣!」
部曹視學
同、光兩朝,部曹無得學政者。乾、嘉以前之以部郎視學者,不可指數,風氣變遷,未解何繇。
學政不得監臨鄉試
嘉慶戊辰恩科,浙江學政劉鳳誥代辦鄉試監臨,闈後,人言藉藉,有「監臨打監軍,小題大作;文宗代文字,矮屋長鎗」之對語。密旨查詢,經巡撫阮文達公元以對語達天聽,仁宗復遣侍郎託津等三人赴浙按問。劉獲重譴,阮亦以徇庇奪官。諭旨中有云:「鄉試士子,係由學政錄送入闈,劉鳳誥本當避嫌,何以輒將監臨之事,交伊代辦?」然以學政代監臨,必在巡撫適有要公之時,終科舉時代,末嘗改其例也。
考官不皆甲科出身
國初掌文衡者,間用舉人出身人員,不必皆甲科也。康熙癸卯,兵部主事蔡騶充雲南鄉試正主考,丙午,戶部主事曹首望充廣西鄉試正主考,皆以拔貢典試。首望之兄鼎望,是科以刑部員外郎典試湖廣。
廷推考官
查查浦翰林嗣瑮奉命典試粵東,有《午門宣旨恭紀》詩,詩云:「敢謂九重親試用,尚煩諸老更廷推。」蓋是日命下,復令九卿公核賢否,此康熙朝之故制也。
前科狀元充順天鄉試正考官
國朝承明例,順天鄉試正考官多以前一科一甲一名充之,康熙初年,幾若定制,如壬子則以庚戌狀元蔡啟僔主考,乙卯則以癸丑狀元韓菼主考,丁巳則以丙辰狀元彭定求主考,辛酉則以己未狀元歸允肅主考。一時奔走聲氣者,遂先期輻輳於其門,塲屋中多倖進者。及歸入闈,關節不通,且撰文以自誓,榜發,下第者譁然,冀興大獄。時魏敏果公象樞為大司寇,以朝端碩望,步行隨一僕,攜紅褐墊,至歸所居宅門外,行四拜禮,曰:「我為國家慶得人也。」復賦詩紀事,徧示朝列,外議始息。 【 朱竹垞檢討典江南試回,敏果亦朝服造門再拜,謂檢討曰:「非拜君也,慶朝使之得人也。」】 然此後北闈試事,遂不復令新殿撰持衡矣。
詞臣不願作考官
康熙乙酉五月,聖祖駕幸西苑時,開列試差各員,適赴行在候御試,直廬請詞臣同奏:「臣等蒙恩點派扈從,不願作主考官,求免試。」得旨:「汝等所見極是。向來主考難得好聲名,汝等既不願出差,今年各省鄉試,俱不必開列,傳與掌院知道。」
直隸人不充順天鄉試考官
順天鄉試考官,凡籍隸畿輔者,例不開列。乾隆癸卯,翁覃谿閣學方綱以洗馬奉命充副考官,尤為異數。 【 洗馬亦例不充順天主考。】 嗣後紀文達公昀亦曾主京兆闈。
屢主文衡
鄉試主考,會試總裁,皆硃筆親除。 【 硃簽款式,如請簡江南主考,閣臣票擬云;「江南正考官著某去,副考官著某去。」兩「去」字上各留空白三字許,備硃筆填寫。】 乾隆末,有滿洲京卿名八十者,每科必膺簡命,時高宗耄期倦勤,取其名僅四畫,便於宸翰也。
五典禮部試
五典禮部試者,孝感熊文端公賜履,長白德文莊公保,韓城王文端公杰,歙縣曹文正公振鏞,此外又有穆章阿。
進士舉人充鄉試同考
雍正丁未,世宗諭將本省知縣入簾之例,概行停止。議將鄰省在籍候選之進士、舉人,確訪文行素優者,縣府保送督撫,親加驗看,俟鄰省調用,仍每人給路費銀三十兩。己酉、壬子兩科皆然。
鄉會同考無定額
國初,鄉會試房考無定額。順治己亥會試,庶吉士為同考者九人,皆戊戌進士也。辛丑會試,庶吉士為同考者十六人,內丙戌進士五人,己亥進士十一人。雍正癸卯順天鄉試,庶吉士為同考者八人。乾隆甲子順天鄉試,庶吉士為同考者十人,皆後所無也。其同考人數最多者,則康熙乙未會試至三十二人,內翰林二十一人,部曹十一人。戊戌、辛丑二科亦三十二人。丁酉鄉試,同考至三十六人,內翰林三十一人,給事中二人,部曹三人。而最所鮮遇者,惟乾隆甲午順天鄉試十八房中,彼此官階,迥相懸絕。如宗丞竇光鼐,太常吳玉綸,光祿吳綬詔,理少周於理,僕少曹學閔,通參趙佑,皆九列也。中允童鳳三,編修管榦禎,則翰詹也。司業朱棻元,則國子監也。御史戈源,則都察院也。戶部許寶善、善聰,禮部施學濂、鄭源燾,則部屬也。而此外又有助教吳省蘭,學正徐立綱、汪如藻,皆舉人,大理丞朱衣點,貢生。此四人皆例所不預開列者,是蓋採選清望,不限階資也。
簾官
州縣官之充鄉試同考官者曰簾官,以貢院中分內簾外簾,同考官在內簾也。歲八月初二日,考簾官集於官廳,巡捕官延入別院,巡撫款曲數言而入,從者設筆硯,進茗碗,從容就坐,巡捕官揭題紙於楹。須臾午膳,午後完卷,俟同試者偕出。
初六日,赴藩署賓興宴,宴畢,進貢院,入龍門。少頃,巡撫至,吏唱內簾官名,曰某某縣某而不名。唱畢,入內簾門,則至公堂在焉。堂五楹,正面設兩主試座,簷前設內監試、內收掌座,,兩旁設各同考官座。正副兩主試登堂,傳同考官見。見則三揖,無跪拜禮,其時次序未分,任意而坐。正主試於筩內拈一籤,吏曰第幾房,副主試於筩內拈一籤,吏曰某縣,則是縣歸其座,而坐其座者,坐其所離之座。唱畢,各房坐次皆定,起而對兩主試三揖,各散。
初八日,刊題紙,四簾官監之,內監試主政,四隅封鎖嚴密,乃請主試官命題,飭匠人刊刷,聞礮聲,即開場也。每一礮,一府點畢也,俄而又聞之,則封門也。
十一日,兩主試傳同考官登堂閱卷,三揖如初。卷分若干束,內收掌主政,兩主試拈籤,左吏曰第幾束,右吏曰第幾房,則將兩籤並約於束中,由內監試加蓋第幾房戮,送其房官展閱。分派之卷,總視外收掌所進之數,而內收掌分之。各於堂上閱卷,寂不聞聲,見有佳者,即時呈薦,薦則由內監試加蓋某房官閱薦戳,進於主試。兩主試亦各於座上閱卷,其取中者,黜落者,僅在此俄頃間耳。而場中士子,此時方進二場,猶逢人道其得意文字,不知已落孫山外也。明日又然。始時進卷少,各分四五十本,終日而畢。至十三四日以後,各分一二百本,則堂上所未閱者,攜歸夜閱之。約十八九日,卷皆閱定,至二十日前後,則二三場卷各按頭場紅號分派,各房官第取已薦者品評之,餘則點注而已。果二三場有佳者補薦頭場,然亦僅矣。
向例,鄉試簾官以甲乙科第中人選充,然老州縣強有力者,皆不樂就,有持京信求免者,有預為關說,藉口地方重要不能檄調者。蓋州縣入闈,必須暫行離任,而後庖代之員,誅求無厭,既索包費,又事事掣肘,所用家人幕友,恆思於此數月間多方婪索,舊令尹之政,有必敗於新令尹之手中者。
故事,外州縣官入闈,必攜幕友同入,請其閱卷。幕友須飾為家丁,蓋簾官人,僅許挈二僕人、一庖人也。
當初八日入闈時,主考坐顯轎,簾官坐四人轎,轎前加以監臨封條二紙,如十字架之式,又封之。入闈後封門,監臨端坐於至公堂,先點內簾十二人,十二日,方開始閱卷,每閱卷,必須先薦雙數,或二本,或四本,作一次薦,蓋以備分呈兩主試也。
房官初入闈,例用手版,以謁兩主司、內監試。手版以藍字寫之,不錄官銜,其自稱曰房官,不稱卑職,然見主試,亦稱以大人,與監臨例不相見,無所謂堂屬也。每晨傳點,鐺鐺聲盈耳,則進菜盤。菜盤上有黃紙條,標以第幾房字樣。公膳日雙鷄,為外供給易之以鶩。每索竹紙一刀作評語用者,則以半刀進,索洋燭一封,則以燭三支進,其他類此。闈中有藥肆,如有病,可任意開藥方取藥,雖有官醫,而醫皆傖楚,不能活人也,故又謂之曰房中藥。在闈時,如忽聞大礮開門,則有廷寄到也,有電旨上諭至也。迨九月初,則房官卷已薦畢,放榜日,黎明起,衣冠至大堂,蓋監臨入謁主試,房官例須站班。主試偕監臨升堂,在事百執司文武官俱集,監臨亦自外入。自第六名拆彌封,以至榜末,每拆一卷,先送本房官,房官照舉子卷面姓名,以藍筆書兩長條,交監試主試閱過,始發省事吏,省事吏交寫榜吏書之。自朝至夕畢,別自第五名倒寫至解元,每寫一名,易滿堂燈燭一次。至是時而人聲嘈雜,如鼎沸,如火警,如亂兵之入城,如夕鴉之歸林,踉蹌擾亂,不可嚮邇,監臨與主試皆出貢院矣。
部院值日
部院值日,八日一周,咸有定序。從省文呼之,曰吏翰,吏部、翰林院也。曰戶通詹,戶部、通政司、詹事府也。曰禮宗欽,禮部、宗人府、欽天監也。曰兵常僕,兵部、太常寺、太僕寺也。曰刑都大,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也。曰工鴻,工部、鴻臆寺也。曰理鑾光,理藩院、鑾儀衞、光祿寺也。曰內國,內務府、國子監也。其後增設外務部、郵傳部、民政部、農工商部,定序改矣。
各部京察
各部京察,率由尚書或筦部大學士主政,侍郎參與末議而已,非尚書、筦部意所屬,侍郎不能爭也。先內定,然後堂議。堂議之日,七堂或六堂皆南面坐,郎中以下皆堂外立,部胥持吏冊,一一呼名入,一見即退出,謂之過堂。過堂既畢,尚書或筦部執筆,故躊躕良久,顧諸堂曰:「一等與某某,何如?」皆贊曰:「善。」則標名畫諾,付部胥繕奏,相揖而散。
六部
六部官仍明之舊,添滿缺而用漢名,司官初名理事官,後改郎中、員外郎,惟宗人府未改。六部實缺官有尚書、侍郎、郎中,員外郎、主事、司務,此滿、漢所同者也。至堂主事、七八九品筆帖式,惟宗室、滿、蒙、漢八旗有之,此皆額設之員也。
每部分若干司,司有掌印,有主稿,有幫掌印,有幫主稿,又或有掌印上行走,幫掌印上行走,主稿上行走,幫主稿上行走,然任事者,掌印、主稿而已。吏、刑部有漢掌印,餘皆滿員,且不限郎中、員外郎、主事,惟堂官所任。主稿亦然,不限定司缺,亦有此司候補人員掌他司印鑰者,全以堂官意恉為之。此下有管股司員,有當月司員,則初到部者為之。
部有檔房,一部之關鍵也。以司員為總辦,幫辦有堂主事,有筆帖式。筆帖式之分曰委署主事,曰掌稿,曰繕摺,曰牌子,所以供筆札、司收掌、任奔走,而實則學習部務,以備司員之選,分吏胥之權也。故列一等者,不三年洊至員外、郎中而掌印矣。乃法久弊生,堂官視為微員,不任以公事,筆帖式亦自甘廢棄,不復問公事,而公事之權,乃仍在吏胥矣。
盛京五部
世祖初定北京,盛京設昂邦章京一員,及駐防官員兵丁若干,以為陪京保障,時未設文員也。康熙初,丁口漸盛,其賦稅刑名等事亦漸增,因仿明南京之制,設戶部侍郎一員,並以次設禮、兵、刑、工等部侍郎各一員,陪京之制始備。其官由京銓選,故不設吏部。後王侍郎原祁請增設漢員,以備體制,部議駁之。
承政參政
國初,滿、漢大臣多有稱某部承政、某部參政者,承政即尚書,參政即侍郎。左、右承政即左、右都御史,左、右參政即左、右副都御史。
一尚兩侍之新官制
光緒丙午九月,改定新官制,始以一尚書二侍郎為一部之長官,不分滿、漢,非若前此之尚書滿、漢各一,侍郎滿、漢各二也。
至改官制之動機,則本於五大臣之出洋考察憲政,其事在乙巳,實發議於袁世凱,張伯熙等贊助之。初派載澤、徐世昌、紹英、端方、戴鴻慈五人,既因吳樾炸之於天津東站,世昌、紹英止不行,得旨,改派尚其亨、李盛鐸分赴歐美。自炸彈案發,廷議乃汲汲於警政,特設巡警部,以徐世昌任尚書,趙秉鈞任侍郎。又命王治馨率巡防八百人入京,籌保安,詰姦暴,數日之間,車不方軌,人異道行,街市溲便者處罰,蓋猝然改觀焉。樾匆促擲彈,彈遽發,自腰以下熸焉。當時知為吳樾者,不過數人,又不敢言。警部立,任史伯龍為偵探,乃於桐城會館偵得之,不逮捕家屬,不株連館人,蓋與雍、乾時之展轉荼毒,稍異矣。
丙午夏,五大臣陸續還朝,始議立憲,先以改革官制為入手辦法。孝欽后頗猶豫,周樹模慫載澤具摺,再三請,謂必立憲始可救亡,始可保全皇室及滿族,孝欽乃召直督袁世凱入京與議。當是時,鐵良在軍機,恐新制行,不能兼領,失權利,奮力與袁抗,每會議,惟具奏請旨。孝欽惑於鐵,輒留中。會百熙入對,孝欽詢以立憲利弊,輒侃侃陳之,孝欽傾聽動容,始決議改定官制。奏上,數軍機皆以兼部出樞廷,部臣皆恨新制行,不得兼差,指為多事,雖奉明諭改制,不過具文耳。
當會議官制時,端方力持改革議,鐵陰請孝欽簡端督兩江,且擬旨,江南地方重要,令即赴任。袁知鐵意,自請入對,面奏孝欽,請暫留端議官制,謂彼初自海外歸,應留備諮詢。鐵謂江南事急,竟促之赴任。
各部堂司官瑣事
管部及尚書、侍郎,皆各部之堂官也。往例,堂官至,則衙役呵殿而入,惟工部,則司官均趨門外站班,若外官之於上司焉。他部皆否,但有呵殿耳。光緒丙午後所設之新部則無之。
堂官至,則掌印、主稿率全司司官魚貫而出,至堂檐下,書吏捧稿,每人而授之,使呈堂焉。受之者,莫知內容,亦勿庸知也。至堂上,則堂官整冠迎之,立而畫行,司官雁行立,畫畢,敬還司官,不敢久閱以煩司官也。有問,則掌印、主稿肅以對,對畢,率其曹出,有隨班上堂數年,不得與堂官交一語者。
凡指麾一切者,謂之當家,部事向皆滿尚書當家,漢尚書伴食而已。四侍郎則更不事事,有半月不入署者。若管部為滿大學士,或漢人而兼軍機,則實權在管部;若漢大學士管部,尚書則滿人而兼軍機,則管部絕不過問。蓋視乎地位勢力而有異同也。然亦有以侍郎當家者,趙舒翹、沈家本之在刑部,皆以深明舊律,為尚書所不及,實權乃漸集於侍郎。蓋因其人而生權力也。非當家之堂官,值司官來請畫稿,不敢細閱,謂之畫黑稿。故有任堂官數年而不知部事為何物者。
掌印,佩司印之鑰也。其事為至榮,皆旗人,恆以繡荷包佩腰間以自表異。雖尚有幫掌印,掌印未至,印不得啟。漢人終身無佩印鑰者,有之,則在丙午後矣。主稿率以漢人充之。
進士以主事分部,恆十餘年或二十年始補缺,若捐納出身,則白首不得補。戊戌變法後,限閾始破。
滿、漢不分缺,自外務部始。丙午改官制,滿、漢之界乃破,獨都察院仍存此制。
部曹俸給至微,外務部始定津貼,其他新部效之。丙午後,各部亦踵起矣,然未畫一也。
凡分部之司官,先日,由本司書吏具牒,請上任期。至日,司堂設公案,兩吏夾案立,捧硃筆,請標某日,高揭上任大吉,羣吏駕焉,諸役齊聲叩喜。吏道拜各司,至門不入,對門一揖而去。丙午改官制後,此例遂廢。
掌印、主稿,列坐堂皇,書吏持稿至,印、稿取其數目字或案名筆點之,書吏肅退,則公事畢矣。新入署之司官至,則隅坐無過問者,故鮮入署。如必欲習部務,則日往而隅坐,久之,印、稿見其人面善,偶一垂盼,乃試以小事,無誤,則漸引而上之。舍此,則末由自進也。
舊制,冠帶入署,終歲趨公者,自晨迄暮,無不冠帶也。自唐紹儀為外務部侍郎,便衣入署,始屬司官用便衣,學部、郵傳部效之。及張文襄公之洞筦學部,命仍冠官帽,逮文襄薨,乃始不冠。
外務部前之總理衙門
自與各國通商,交涉之事日繁,咸豐辛酉,乃設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以主其事,世稱總理衙門,簡稱曰總署或譯署者是也。其初定名則曰撫局,蓋猶視如夷狄之就撫耳。
署在京師東堂子胡同,大學士賽尚阿第也。總以親王,副以尚、侍,章京分數股,有英股、法股、俄股、美股之別,皆以司員充之,不分滿、漢。兼此者,本署可不復顧,而升轉如常。二年保奏一次,不數年,外放海關道。故京官趨之若鶩,視為終南捷徑焉。
外務部
光緒庚子,德宗奉孝欽后西狩,即於行在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,從外人請也。於是瞿鴻禨遂為外務部尚書。外部沿總署之舊,故有督辦大臣、會辦大臣、尚書兼會辦大臣之三缺。至壬寅,那桐忽以戶部侍郎授外務部尚書,列鴻禨上。那桐旋授大學士,仍為會辦大臣,當時驟增一尚書,旋驟減一尚書,而皆不見明詔也。
軍諮府
軍諮府設軍諮大臣二,軍諮使二,總務廳副官二。另設廳五:曰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,廳各設廳長一,副官一。廳之屬各四科,科各設科長一,科員四,及錄事。
海軍衙門之創設
光緒癸未、甲申間,法、越戰事起,侍講學士張佩綸上疏請大興海軍,朝議韙之,未遑行也。乙酉春,中、法和議成,始決議興辦,於是建海軍署於京師,以醇賢親王督其事,貝勒奕劻、 【 時奕劻尚未封王。】 李文忠公鴻章副之,而曾忠襄公國荃、劉壯肅公銘傳、曾惠敏公紀澤及容貴皆會辦。醇固不知軍,文忠總其成,然小事則不暇過問,且京津路隔,亦無由遙制,忠襄、壯肅皆疆臣,不過與議而已。故署中事,悉決於惠敏一人,規畫精密,世稱道之。
署中各科司員皆滿人,十九紈袴子,非特不知海軍,亦且未諳陸軍,第以車馬衣服酒食相徵遂。惠敏病之,謀所以參用漢員者,孝欽后疑焉,密敕容貴為之備。容本市井無賴,徒以出身勛閥,得挑乾清門侍衞,因緣媚宮闈,不數年,洊至都統,孝欽特用之會辦海軍,第以鈐制諸漢大臣而已。容至署,既盡用所親為司員,又欲以滿人充海軍將校,惠敏不可,容乃大恨,所以齮齕之者甚至。惠敏憤,遂病,容更薦一歐醫,使以藥鴆之。惠敏既卒,海軍署遂無漢人縱跡,都人士目為新內務府。後某國以汽舟進,乃置輪船公所,某國又進電燈,復置電燈公所。兩所皆直隸海軍衙門,調用旗員至數十人,月領巨薪,每二年開保一次,悉照軍功異常勞績,敕吏、兵部不得駁議。
尚書協辦大學士
定制,凡以尚書協辦大學士者,不開尚書缺。既大拜,或仍預部務,則曰管理某部,不繫尚書原銜。亦有以大學士、尚書管理順天府者,則曰兼尹。
各部尚書班次
滿、漢大臣班次,各部滿尚書在漢尚書之前,以大學士管部,雖漢人,亦列滿尚書之前。若滿、漢皆以大學士管部,則仍滿先漢後。雍正戊申,公爵富爾丹管部務,張文和公廷玉方兼吏。戶部,遜讓再四,上命文和居前。至朝會班次,大學士例在領侍衞內大臣下,上亦特命張列王之下,公侯領侍衞內大臣之上。
朝鮮人官侍郎
康熙間,朝鮮人金簡以內務府旗籍入國子監肄業,得官,仕至工部侍郎。
沈端恪以郎中擢侍郎
錢塘沈端恪公近思於康熙朝通籍,官河南臨潁縣知縣,膺卓薦,遷廣西同知,旋以病歸。經浙江巡撫奏乞破格擢用,雍正癸卯,特用吏部文選司郎中,恩加二級,賜第一區,帑金四百兩。甲辰,即擢吏部右侍郎,賜詩,有「操比寒潭潔,心同皎月明」之句。
吳郁生為一日侍郎
宣統庚戌春二月,吳郁生方以內閣學士入軍機,適吏部侍郎唐景崇擢尚書,入學部,遂以缺授吳。然新例,入軍機,又不許帶底缺,故翌日復詔吳出吏部,入軍機。而吳輾轉於軍機、吏部間,實止一日,故時人稱之為一日侍郎。吳,字蔚若。
各部丞參
各部之有左右丞、左右參議,自光緒庚子設外務部始也。當總理衙門時,大臣之下有總辦,顧肇新時方以郎中充總辦,自揣必不能得侍郎,乃建增設丞、參之議,長官納之。時王文勤公文韶在樞府,甚不謂然,謂:「京官與外官不同,本無隔閡,以丞、參橫亙其門,徒生障礙。若仍重司官,則何必多此贅疣?」其後,卒從肇新議,設丞、參,肇新乃得左丞矣。
於是商部繼之,學部又繼之。學部初立,喬樹枏本為學務處總辦,如肇新之在譯署也。樹枏倡一丞兩參之說,以當一尚書兩侍郎。張仁黼為右侍郎,告樹枏曰:「他部皆兩丞兩參,吾部乃擬一丞,一丞必屬足下,人將謂足下以升轉侍郎為一丞所獨專,毋乃不可乎?」樹枏大恚,後卒用兩丞兩參之制。
丙午,改新官制,各部並設丞、參。初皆由各部指名請簡,以郵傳部競爭為最烈。御史趙丙麟乃上奏,謂:「以二品之侍郎,指名請補三四品卿,褻朝廷之爵。請先准列保,臨時開單請簡。」從之。此後乃先由長官列保,及簡任時,又須奔走樞要矣。
各部丞、參情狀各殊。外務部丞、參由本部司員轉授,故事堂官謹。商部以貝子載振不習公事,有藉於丞、參,唐文治為載振師,手創商部者也,載振乃延丞、參列坐大堂,若小堂官焉。法部選自秋審處,度支部選自北檔房,皆熟習部務,視他部較勝者也。堂官如傳舍耳,故事權集於丞、參。陸軍部丞、參皆自外入,對司長極恭。司員皆直接堂官,已行之公事,命祿事送丞、參補押而已,故陸軍部丞參權弱。郵傳部當陳璧為尚書時,視丞、參若無物,無過而問者。徐世昌至,以部務屬丞、參,乃皆驟驕倨,盛宣懷來,仍陳璧之舊,又極閒廢矣。
郎中前之啟心郎
國初,滿人不解漢語,部置啟心郎一員,以通曉滿語之漢員為之。職正三品,每議事,坐其中。後多緣以為奸,乃汰之。
司員回原衙門行走
京官三載考績曰京察, 各部司員遇京察截取年分, 例得保送道府, 或考授御史. 魚嘗有引見時, 察其才具不勝或御史條陳不合者, 輒令回原衙門行走, 此似以各部為容納闒 徒使伴食之地矣.
留學生居各部要津
部曹最清苦,自晚近舉行新政,設立新部,如外務、民政、郵傳、農工,其組織皆采新法,經費裕,人才多,都人士所嘖嘖稱羡者也。其得上峯賞拔居要津者,大抵皆東西洋留學生,惟陳璧任郵傳部尚書時,烏布最紅,升遷最速者,為龍建章、葉恭綽。或一官兼數差,或一歲至九遷,則皆本國京師大學堂學生也。
嘉道以前部曹重於翰林
尹文端公繼善官翰林院侍講時, 怡賢親王延之為記室, 尋奏補刑部郎中. 陳文恭公宏謀由編修擢吏部郎中, 張船山太守問陶且由翰林充御史, 由御史選補吏部郎中, 嘉, 道以前, 似此者不可枚舉. 其後新列詞垣者, 幾視部郎為噲等, 蓋由捐例既開, 六部司員皆可入貲行走, 而柏台芸館, 必由科目進身, 郎署黯然, 職是之故. 其實郎中非屢考不能得, 編檢則雜無定員, 同一進士出身, 皆可內升卿班, 外放道府也.